-尼斯胜亚眠,赢得关键三分
记者 张佩沛
“基于社区和项目共同的价值和愿景,激发农户自力更生、建设美好家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终推动社区的可持续发展。”这是“海惠·小母牛”始终倡导的减贫模式。通过赋权和组织机构加强,以及建立可持续的生产和销售体系,该项目帮助贫困家庭实现脱贫且不易返贫。
成立于2008年11月26日的四川海惠助贫服务中心是一个从事扶贫和农村发展的民办非营利机构,其前身是1985年就进入我国的国际扶贫公益机构——国际小母牛项目组织的中国办公室,故简称“海惠·小母牛”。1985年至今,“海惠·小母牛”始终践行国际小母牛项目的发展理念——“赠人牛奶不如助人养牛”。这是国际小母牛项目的创始人丹·威斯特早在1938年西班牙内战期间为难民提供救援物资时就提出的理念。
三阶段确保项目不走样
为了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和可持续发展,“海惠·小母牛”将项目周期分为项目准备期、项目实施期、项目后期三个阶段进行,并通过计划、监测、评估的手段对项目进行全程监控。
项目实施之前,要选择项目伙伴和项目社区。愿意申请、有能力并且积极为项目开展做准备的合作伙伴才是好的合作伙伴。首先,“海惠·小母牛”工作人员会根据项目区域规划,对县级相关单位发出口头或书面邀请,开展潜在伙伴培训,之后指导愿意申请项目的潜在伙伴选择项目社区,并开展为期半年的前期准备工作。在选择项目社区时,贫困不是唯一标准。要实现项目的良好可持续发展,项目所在社区必须具备养殖发展的基本条件,且群众积极性要高,愿意成立互助组、进行礼品传递。之后,指导社区开展项目规划:由农户自愿联合成立互助组,选举管理者,制定管理制度,制定社区发展规划,开展社区活动,并由项目伙伴根据发展规划制定项目申请计划书。
进入项目实施期后,重点开始向减贫的目标聚集。首先要做的是伙伴关系的培养——只有建立了热情高效的项目团队,才能实现项目的顺利实施。在这个过程中,“海惠·小母牛”不仅注重能力建设,还将团队精神的培养作为重要内容纳入其中,同时与政府部门保持密切合作。资金和物资投入是关键环节。在“海惠·小母牛”项目中,每个接受援助的家庭会获得发展养殖业需要的种畜,或者3000至6000元资金用于购畜。对于发展养殖需要的改圈、草种、兽药等物资,项目也会给予一定支持。有了资金支持后,技术培训显得尤为重要。项目实施过程中,四川海惠助贫服务中心还会组织对养殖户进行高强度的、有针对性的跟踪技术培训,提高农户的养殖水平。同时在每个村培养一名社区兽防员,降低农户的养殖风险。项目实施过程中,脱贫不是唯一目标,社区价值观和新农村建设也是项目的重要内容。
按照项目预期,经过约两年的培养,社区互助组、牲畜产业和社区建设都已见成效,便进入项目后期。项目后期主要强调“礼品传递”,这是小母牛项目的核心价值。
传递礼品,传递价值
1944年,国际小母牛组织创立。创立之初,创始人丹·威斯特就提出了“礼品传递”的可持续造血式扶贫模式,这是“海惠·小母牛”得以不断发展壮大的核心竞争力。
“礼品传递”是一个代代相传、不断延续的过程。
第一步是通过提供牲畜、农作物及相关技术培训帮助贫困农户实现家庭收入增加、生活改善,并最终实现自力更生。
第二步,即农户实现脱贫后,再把牲畜的下一代或等值款项、知识和技术传递给其他有需要的家庭,最终让整个社区受惠,实现社区可持续发展。
通过这种模式,受到援助的农户也由受助者变为捐助者,不仅提升了个人自尊,增强责任感,带动他人共同发展摆脱贫困,还使最初的项目投入能够成倍发挥扶贫作用,捐赠者的爱心也得以传递。多年来,这种造血式的扶贫模式赢得了受助老百姓广泛欢迎,并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围绕“礼品传递”这一核心,国际小母牛组织形成了自己的价值体系,建立了十二条基石——传递礼品,公信力,分享与关心,自力更生、可持续发展,改进畜牧管理,营养和收入,真诚需要、公平扶持,性别平等、关注家庭,改善环境,充分参与,培训和教育,小母牛精神。
“在中国,这十二条基石与‘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契合。” 四川海惠助贫服务中心中心主任陈太勇说,“我们这个组织与项目之所以能长久持续发展,与这十二条基石密不可分。”
项目实施过程中,尤其在进行互助组活动时,“海惠·小母牛”项目就以十二条基石作为评价指标,培养村民自尊心和自信心,让他们在相互关心、共同分享、公平参与的过程中实现性别平等、自力更生以及可持续发展。
推动社区全面发展
对于“海惠·小母牛”项目团队而言,每一次“礼物传递”都是他们最幸福的时刻。受助户经过努力实现脱贫后,由其所在的成熟的互助组在周边寻找社区接受礼品,并提前半年对互助组进行培训。培训完成后,到期互助组就将在项目中获得的物资、知识和“小母牛”精神传递下去。项目团队全程见证这一过程。“完成礼物的传递,意味着我们的正式退出,同时意味着我们的项目取得了实效。”陈太勇说。
截至目前,“海惠·小母牛”已覆盖全国17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152个县(市),扶持了十多万个贫困农户,其中有5万余农户通过“礼品传递”得到了项目援助。而在那些项目已经结束的社区,先前建立的互助组合作社仍然在运作。与此同时,项目培养了一个个踏实的工作团队和一批社区协助者,成为项目给社会留下的宝贵财富。
“海惠·小母牛”也一直在不断探索新的项目模式,丰富项目内涵,以更好地推动村民和社区全面发展。从1985年进入中国,到2007年之前,“小母牛”项目从事的是单纯的“牲畜扶贫”。2007年,“小母牛”提出“以价值为基础的社区综合发展”,开始倡导更广泛意义上的价值以及社区的综合发展。经过多年实践,2013年,“海惠·小母牛”又提出“助贫创富价值链”发展模式,并一直发展至今。
通过不断推陈出新,“海惠·小母牛”项目实现了精准扶贫和新农村建设的紧密结合,不仅在农村产业发展、农民能力建设、农民脱贫致富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而且实现了社区组织建设的完善、农户自信心的提升以及价值观的培育,社会影响更加广泛。
“我们不仅提供帮助,更重要是给他们带来机会,让他们重拾信心和勇气,激发他们发展的内生动力,让社区更有凝聚力,让农户拥有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陈太勇说,“我们相信每一个个体都应获得尊严、平等的机会和一个没有饥饿的未来。这样,每前进一小步,就离我们的使命和愿景更近一步。”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开元棋牌观点立场。
本文系作者开元棋牌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